甘肃内蒙古的殡葬习俗,同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一样,在流传承袭中,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
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时期,实行土葬。经过历时演变,在清代及近代,甘肃蒙古族实行天葬、火葬和土葬。
天葬是主要的丧葬方式,也是最高的葬式,人死后,家人将死者安放在原来睡卧的地方。过去要在死者的脸上盖一块黑布,现在改用白色哈达盖脸。点上酥油长明灯,置于佛龛前面,将蒙古包的天窗盖住,防止光照并表示哀痛。然后尽快通知死者的直系亲属和近邻,商议发丧事宜。有的人家还请喇嘛念经,以寄托哀思。以前,一般当天就回出殡,若是在冬季而且直系亲属与当天无法赶到时,可以延迟到次日。现在,许多人家改为3天的时候出殡。夜间将死者的遗体堤防在蒙古包内,由儿辈们守灵,生不能再蒙古包内歇息。请来的喇嘛,除了念经,还要确定出殡的方向,天葬的地点等。
出殡前,请几位操持尸体之人,将尸体用白布缠裹,捆成“S”行。出殡时间一般在夜里,有喇嘛念经,然后将尸体从房墙的底部或者顶部抬出,用骆驼或者马牛拖到天葬场,天葬场一般选在距离居住点很远的荒山旷野。到达后,煨桑并由喇嘛念经。然后将尸体摆放停当。送葬的人们头也不回地各自上马离开。让野兽和鹰雕吃掉尸体。送葬时的人包括死者,必须是单数比如3、5、7人,留下死者后返回者正好是双数。返回路上要将裹尸用的衣物烧掉。葬后第三天,亲属去天葬场看视,如尸体被野兽猛禽动过,则认为死者已经升天,吃得越干净越好,被认为死者前世积德,灵魂被佛迅速带到了极乐世界。如果尸体没有被动过,则要换个地方。再过14天仍然没有被吃,就要烧掉。当然,这种情况很少见。出殡后,对帮忙处理丧事的亲友,要宴请答谢。家人要服丧49天。在此期间,不理发修面,不串门,不穿新衣,不佩戴饰物,不杀牲畜,不娱乐,不赴宴会。讲究的人家,淡然春节也不拜亲访友,沉浸在对死者的哀思之中。有些人家还要请喇嘛念经,点49天长明灯,以超度亡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