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病亡军中,灵柩运回成都。后主刘禅准备给他办置后事。费祎启奏说:“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,不用墙垣砖石;亦不用一切祭物。”----《三国演义》中式这样描写的。罗贯中对诸葛亮十分推崇。但对他临终关于自己后事的交待,却写得并不成功,远不如《三国志》的记载:“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,因山为坟,冢足容棺,殓以时服,不须器物。”意思是说,只要借住山势,建造坟墓,墓穴只要能放下棺材就可以了,用与时令相应的平常衣服装殓,不要殉葬的器具物品。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、三军统帅,丧葬办的竟如此简单!难怪人们对他的高风亮节世代传颂。 倡导薄葬,丧事从简,三国首脑,绝非诸葛亮一人。刘备白帝城托孤,于永安宫溘然长逝。他留下遗诏,要像汉文帝那样办理他的丧事;对古时为君主服丧3年的礼制进行适当的变革,百官哭祭,满3天就要脱掉丧服正常办公。3年改为3天,省去多少时间。曹操要求在堆自己的遗体下葬之后就要停止悼念活动。凡是领兵戎关的将领一律不准离开驻地奔丧。东吴孙策的丧事刚一结束,孙权便脱下丧服换上官府,被长史张昭扶上马巡视军队。 三国首脑中,对身后丧事简办要求的最具体的要属曹丕。他要求的真是细微的不能再细微,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。 公元222年十月初三,曹丕对身后之事留了遗嘱;墓地选在首阳山以东的溢出荒山上。墓穴不垒土堆,不栽树木,不修祭祀的殿堂,不圈围墙建园林,不修两旁立着石人、石首的大路。棺椁,厚度只要能保持到骨头腐朽就行。油漆只要在合缝的地方上3遍就可以。衣被,不穿金缕玉衣,只要能保持到鸡肉腐朽就可以。器物,殉葬物品不要金银铜铁制品,用陶器就行了。遗体口中汉武也不要珠宝玉器。不放置防潮的芦苇、炭灰等。 曹丕立此遗嘱无疑处于珍惜耕地,珍惜财富。曹丕在遗嘱中,列举了大量因厚葬被盗掘、因薄葬保存完好的帝王坟墓。说自汉末动乱以来,汉朝换地的陵墓都遭到了发掘。如此说来,这位魏文帝似乎也并不十分伟大,他的薄葬原来也与“防盗”有关----我是个穷光蛋,要盗也没有油水,免了吧!但无论如何,客观上还是节约了耕地,节约了社会财富。比起那些驱动千百万百姓大造坟墓,又不惜民脂民膏讲排场,搞厚葬的帝王们来,曹丕的所作所为也是很值得赞赏的。 三国首脑丧葬从简,这固然与当时所处的战争大环境有关,更与他们的开明不无关系。从这点来看,这些古人的做法,也颇值得今人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