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民间的丧葬习俗很是丰富。人死就有几种称呼有咽气、完气、老了、走了、没了、倒头等。临终前子女为其穿上寿衣,称之为“小殓”。衣裤件数忌用双,大多是“五领三腰”,就是五件上衣、三条裙裤。切用忌皮衣、铜纽扣。山东民间讲究让老人寿终正寝,就是正常死亡的老人,要尽量避免在病床上咽最后一口气,在病人生命垂危之际,就要开始为其沐浴更衣,然后再将老人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,俗称“上黄金台”。在亲人的陪伴下,度过弥留的时刻,这些为挺丧,也称之为送终、抬床。
大殓,既入棺。大殓时间一般在死后的当天、第二天和第三天不等,以三日入殓成服者较为普遍。人们认为棺材就是死者的房子,要尽力选择上等的木料,精心制作以尽孝心。入殓钱,死者的儿子和女儿,按照长幼次序排列成行,为死者净面。净面后,亲属要瞻仰遗容,向遗体告别。尸体装进棺材后,接下来就要钉棺盖,俗称“镇钉”。钉钉子的时候,亲属一齐喊叫死者“躲钉”,然后再向棺盖上撒上五色粮,至此大殓告成。
吊唁,民间多称之为“吊孝”、“吊丧”、“哭丧”,是死者亲友悼念死者的一种方式。一般从大殓后就要布置灵堂,灵前放桌子一张,悬挂白色桌布,上面摆放供品、香炉、蜡台和长明灯等,等钱要有挡风扇。在棺材下面放置一只盛粮食的升,上插一杆秤,还要放上一盏碗灯,有的也在院内搭一灵棚,以备放祭品、挂哀账等。亲友前来吊唁哭丧的时候,死者的亲属陪哭,然后屈右膝跪拜亲友,称之为“谢孝”。
出殡,把棺木移到墓地埋葬的一种仪式,称为出殡,也是丧礼中最隆重的一道程序。有钱的人家为显门厅,较为铺张;一般人家为表孝心,也多倾尽全力为老人办理丧事。
安葬,也称“下葬”。灵柩到达墓地后,就撤去棺罩,准备下葬。下载之前,孝子就把用谷草或者树条编成的五谷囤房到墓壁一侧的龛内。五谷囤内放着五谷杂粮,囤口盖着一张小烙饼。在另外的一侧龛内放一陶瓷罐,罐上放一盏豆油灯,叫做长明灯。还有的在墓石盖上镶嵌一面铜镜,用来代表太阳。孝子进墓穴安置陪葬器具,打扫墓坑,然后焚化纸钱,离墓返回家中;培土筑坟等事,则由其他亲友完成。
下葬仪式结束后,丧主回家祭拜死者的牌位,设家宴招待亲友,答谢客人。